MBA教育存在4个“不适合” 市场决定含金量

MBA是迈向管理层的阶梯,但并不是说,MBA是个筐,谁都可以往里钻。有4类人群不适合读MBA。同时,最终决定含金量的是市场。

第33期

教育讯 攻读MBA一向被视为晋升管理层的垫脚石。但近年来,随着国内开设MBA院校的增多、入学者门槛的降低,MBA学子的“精英”光环正在逐渐褪去。从上世纪90年代初试水“合作办学”,到如今36所院校遍地开花,可以说中国的MBA教育正在经历功利化、盲目性带来的阵痛。

4个“不适合”:MBA不是谁都能往里钻的“筐”

MBA是迈向管理层的阶梯,但并不是说,MBA是个筐,谁都可以往里钻。

按照课程类型区分,MBA通常分为三类,即针对任职公司高管的课程,毕业后为高阶工商管理硕士(Executive MBA,简称EMBA);供现职管理者或大学毕业生的课程,此为工商管理硕士的原型;供现职从业或具备两年以上工作经验者的课程,毕业后为特设工商管理硕士(Special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,简称SMBA)。入学前,总有人被所谓的MBA“高回报”蒙住了眼睛。

小齐是北京某“211工程”高校的MBA毕业生。回想起昔日同学的MBA入学选择之时,他认为存在着4个“不适合”。

第一个“不适合”的是年龄较小、工作经验不足以学习MBA的考生。“这体现在社会地位上,有些人是老板,有些人是小职员,后者盲目地认为学MBA好,可能连学费都要家里人掏。”

而小齐直言自己属于第二种“不适合”人群,所指的是刚刚工作的普通员工,“我深有体会,自己在时间上都难以支配,经常因出差旷课”。

第三个“不适合”则有一定迷惑性,他们是企业的老板、高层,看似与MBA招生定位最吻合。但由于高校的教学规划不明、宣传含糊,导致考生所知的招生信息不对称。“他们进来后发现北大、长江商学院的EMBA才是自己心目中的MBA。他们一般不上课,写作业由秘书代劳。”

此外,由于同学间收入不同,产生了第四个“不适合”。小齐说,有些人成天以交流的名义组织活动,而有些人刚工作囊中羞涩出不起份子钱,“想扩充人脉的目的自然没有那么顺畅”。

事实上,小齐大部分同学入学动机并不单纯。在当年该校的一项MBA入学调查中,95%的学生承认是出于结交社会资源的目的报考,2%的人纯粹是为了混文凭,只有3%的人愿意认真学习。就连小齐也承认,自己是混文凭一族。

下一页:最终决定含金量的是市场

本文来源:教育频道综合

责任编辑:

王晓易_NE0011

1

2

艺术
俄罗斯明明是挑起战争的一方,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在支持俄罗斯?
下一篇:《恶意不息》开发商:明年1月将发布重大公告